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第五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吐鲁番文献通假资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3&ZD312)课题组协办,获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2024年度资助学科“中国古典学”支持。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汉语音义学学科建设:理论·方法·实践这个会议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宣读论文八十余篇。
“第五届汉语音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合影
我校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黄娟博士应邀参会,并宣读论文《〈三国志〉异文的训诂价值研究》。该学术报告以《三国志》现存各版本的异文为核心,结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方法及成果,系统梳理了其中异体字、音义关系及历代注疏的训诂脉络,对《三国志》中的若干训诂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揭示了异文的训诂学价值,旨在为中古汉语汉字词汇与音义关系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报告内容引发了在场学者的浓厚兴趣与热烈讨论,并收获了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设性反馈。
黄娟博士在作学术报告
会议期间,受大会组委会委托,黄娟博士还担任了大会报告主持人,主持了10月19日上午的一场大会报告,确保了会议流程的顺畅有序,促进了与会学者间的交流充分深入,为大会的顺利召开贡献了一份力量。担任大会主持工作,是学界对我校教师专业素养与协作意识的肯定,也为校际交流搭建了桥梁。
黄娟博士主持大会报告
此次参会是我校文法学院积极对接学术研究前沿的一次具体实践。通过听高水平学术报告、宣读论文、参与研讨交流等,我们及时把握了汉语音义学、汉语史、出土文献与数字人文交叉研究等领域的最新动态。这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更新与科研方向凝练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文法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和武汉方言文化研究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展示了学院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探索与积累。我院教师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将前沿理论与方法融入后续工作和科研当中,为学科与科研平台的建设注入新动力,开拓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