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特色

文法学院学院优势

一、立足基础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

文法学院两大核心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法学均为人文社科类基础性专业,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民族传统、孕育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推进社会进步、构建法治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也永远不会过时的最基础的核心专业。

大学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大学要培养的是具有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的人,培养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又富于创造精神的人,培养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同时“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的“和谐发展的人”。

要履行大学的根本使命,一所大学决不能缺少文法学科,我校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立足基础学科,不仅以培养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也在学校“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

二、优秀的教师团队,丰富的实践平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26%,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52%。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15人为客座教授,并持续聘任国内知名作家、资深编辑、高级记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为本科生授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这里是培养公务员、教师和作家的摇篮。

文法学院拥有湖北省同类高校中首例挂牌的“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和“文创孵化基地”。拥有独立的教学实训大楼,教学硬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微格教学实验室、模拟法庭、速录实训室、同声传译实训室、语音实训室、智慧教室以及文学沙龙等各类实验实训室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和场所。

学院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江夏区人民法院、东湖高新区人民法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人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光谷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37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锻炼能力。

三、人才分类培养,“三考”特色鲜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人才市场前景,分设考研班、考公班、教育学、网络与新媒体和创意写作等方向,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强化考研、考公,适应人才市场多元化需求。

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与法考、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衔接,提高学生的三考通过率,提升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考研录取率22%、考编考公录取率20%,法考通过率34%,学生就业率超过96%。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中,240余人进入机关事业单位,120余人进入教育系统,110余人进入文化传媒行业,37名学生成为网络签约作家和省、地市州作家协会会员。法学专业毕业生中,110余人进入律师事务所,80余人进入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工作,已成为政法系统和律师行业的重要力量。优秀毕业生聂本勇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最高人民法院!

四、打造创意写作特色,学生创意写作成果丰富

学院拥有由二级教授、一级作家、编剧、资深编辑、高级记者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聘请有驻校作家,重点培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意写作方向。依托学院“文创孵化基地”和“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等平台,实现学生作业从“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升级转换,培养学生文学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学生创意写作成果丰富,屡获各类文学奖项。近年来,在校学生创作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及微电影剧本12部,其中上映院线电影3部。网络电影《措手不及》持续热映,院线电影《我们的青春不怕疼》参展第70届戛纳电影节,微电影《大山坳的篮球梦》获评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优秀作品。